全国服务热线:

18981816679

工作动态

初中音乐基础教育精品课《巴蜀山歌》录制完成

作者:超级管理员点击:56 发布时间:2025-09-08

近日,一堂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初中音乐基础教育精品课《巴蜀山歌》,在心纪录工作室顺利完成录制。本次课程由王老师担任主讲,核心目标是带领同学们走进中国西南部,沉浸式感受与体会四川地区民歌的独特风格,在音乐赏析中领略地方文化的魅力。

课程开篇,王老师便将目光聚焦于四川经典民歌《槐花几时开》,为了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四川山歌的音乐特质,她首先邀请大家观看自己的演唱。在演唱展示后,王老师细致拆解了四川山歌的典型特点:节奏上自由灵动,不受刻板节拍束缚;旋律则悠长舒展,富有抒情性;同时,歌曲中还融入了大量四川话衬词,让民歌的地方韵味更显浓厚。为了让同学们从专业角度加深理解,王老师引导大家观察乐谱实例,同学们清晰地发现,这首歌曲不仅大量使用延长音记号,还采用了五声羽调式,旋律线条曲折委婉、跌宕起伏。王老师进一步解读,这样的音乐设计精准塑造出一位坠入爱河的年轻姑娘形象 —— 与母亲交谈时,既带着少女的娇羞,又不失灵动的俏皮,让抽象的音乐变得具象可感。

在对《槐花几时开》的原生民歌赏析完毕后,王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启新的音乐体验:欣赏管弦乐版《巴蜀山歌》中的《槐花几时开》。她介绍,这首经典四川民歌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,与西洋管弦乐碰撞出了精彩火花,而这一环节的目的,就是让同学们感受作曲家如何运用西洋管弦乐的表现形式,重新诠释中国民歌的魅力。随后,课程进一步拓展,王老师引入了另一首四川民歌《太阳出来喜洋洋》,至此,同学们共欣赏了《巴蜀山歌》中两首风格、情绪各异的作品 ——《槐花几时开》婉转抒情,《太阳出来喜洋洋》则充满欢快活力。

王老师着重指出,这两首民歌的管弦乐改编作品,均采用了变奏曲式的结构。她详细解释了变奏曲式的核心特点:主题旋律始终保持不变,作曲家通过丰富且精致的配器手法,在乐器组合、音色搭配等方面制造变化。这种处理方式如同为同一核心主题穿上不同 “外衣”,让同学们能从多个视角领略中国民歌的独特韵味。

课程尾声,王老师总结了管弦乐改编中国民歌的深层意义:一方面,这些改编作品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民歌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,让中国文化通过音乐走向国际;另一方面,也帮助中国听众更直观地理解西洋乐器的表现力,在东西方音乐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,实现了不同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,为本次音乐课程画上了兼具文化深度与国际视野的句号。


资讯中心

联系我们

QQ:3453321902

手机:18981816679

电话:18981816679

邮箱:3453321902@qq.com

地址: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路33号星悦广场(地铁8号线龙潭寺站A3出口)

友情链接 Copyright © 成都心纪录-德阳专业录课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川公网安备51010402001598 版权所有 sitemap 蜀ICP备15034706号

城市分站: 重庆 四川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眉山 宜宾 广安 达州 雅安 巴中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更多城市